二、安然、安達信事件
(一)安然破產
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和能源批發交易商、資產規模達498億美元的美國安然公司(Enron Corp.)突然向美國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該案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案。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休斯敦天然氣公司,20世紀80年代末之前,作為一家區域性天然氣管道經營商,其主業是維護和操作橫跨北美的天然氣與石油輸送管網絡。一直以來,安然身上都籠罩著一層層的金色光環: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總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名列《財富》雜志“美國500強”的第七名;它掌控著美國20%的電能和天然氣交易,是華爾街競相追捧的寵兒;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證券評級機構都強力推薦的績優股,股價高達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勢。直到破產前的2000年,公司名列“世界500強”第十六位,然而這樣一個能源巨人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了。
起因在2001年年初,一家有著良好聲譽的短期投資機構老板吉姆·切歐斯對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懷疑。他發現雖然安然的業務看起來很輝煌,但實際上賺不到什么錢,據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回報率僅有7%左右。切歐斯還注意到安然的首席執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拋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斷宣稱安然的股票會從當時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公司董事會成員如果沒有離開董事會,就不能拋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也許正是這一點引發了人們對安然的懷疑,并開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況和現金流向。事實上安然公司一直長期通過復雜的財務合伙形式掩蓋巨額債務和虛報盈余,通過關聯交易,把大量資產負債轉移到關聯公司賬目上。到了2001年8月中旬,人們對于安然的疑問越來越多,并最終導致了股價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股價已經從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發布2001年第二季度財報,宣布公司虧損總計達到6.18億美元,即每股虧損1.11美元。同時首次透露因首席財務官安德魯·法斯托與合伙公司經營不當,公司股東資產縮水12億美元。
2001年10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要求安然公司自動提交某些交易的細節內容,并最終于10月31日開始對安然及其合伙公司進行正式調查。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資產,獲得J.P摩根和所羅門·史密斯·巴尼的10億美元信貸額度擔保,但美林和標普公司仍然再次調低了對安然的評級。
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認做了假賬,虛報數字讓人瞠目結舌:自1997年以來,安然虛報盈利共計近6億美元。
2001年11月9日,迪諾基公司宣布準備用80億美元收購安然,并承擔130億美元的債務。當天午盤安然股價下挫0.16美元。
2001年11月28日,標準普爾將安然債務評級調低至“垃圾債券”級。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價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時的800億美元跌至2億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破產清單中所列資產高達498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企業。
在申請破產保護后,安然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裁員行動。在休斯敦總部的7500名員工中,已有4000人被裁,占其21000名全部員工的19%,另有3500人被告知回家等候“進一步通知”。安然公司破產的影響還在于世界主要銀行集團都對其有巨額貸款,在所有債權人中,花旗銀行承擔的債務最重,該銀行僅最近的兩筆貸款就高達30億美元,另外,紐約銀行的公司債券總額也高達24億美元。而據標準普爾的有關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安然破產造成的負面影響將不只局限在美國本土,歐、亞兩大洲的相關銀行和基金都將蒙受巨大損失,估計全球金融機構將為此付出63億美元的代價。在英國最大的三家銀行中,蘇格蘭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總計曾借貸給安然公司達10億英鎊資金(約14.5億美元),安然公司在英國的附屬公司還向其他英國銀行借貸了超過6億英鎊的資金。這一事件對全球金融業的打擊就像業內人士形容的,絕不亞于一次“9·11”事件。
(二)安達信倒塌
創立于1913年,總部設在芝加哥的安達信,最初的服務是收集客戶的資料然后分類處理,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安達信已經成為全球著名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達信專業服務主要有審計、企業咨詢、企業融資、電子商務、風險管理和稅務咨詢等內容,它代理著美國2300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占美國上市公司總數的17%,在全球84個國家設有390個分公司,擁有4700名合伙人,2000家合作伙伴,專業人員達8.5萬人,2001年財政年度的收入為93.4億美元。安達信1979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相繼在香港、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設立了事務所,員工2000名。
1985年安然公司成立以來,安達信不僅一直負責其審計工作,而且同時提供咨詢服務,安達信2000年從安然獲得的總收入為5200萬美元,其中2700萬是提供咨詢服務的報酬,盡管安然的問題連普通老百姓都開始感到懷疑的時候,安達信公司還是既沒審計出安然虛報利潤,也沒發現其巨額債務。自從安然于2001年12月申請破產保護,并受到美國國會、證券交易委員會、司法部等部門的調查以來,安達信也因連帶責任而不得不接受審查。
作為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且經驗老到的安達信不可能不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事實證明,安達信不僅不是不知情,而且充當了安然同謀的不光彩角色。
2001年10月17日,安達信得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對安然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調查。
2001年10月23日,安達信開始銷毀安然公司的文件。
2001年11月8日,安達信收到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傳票后才停止銷毀文件,兩個星期中安達信銷毀了數千頁安然公司的文件。銷毀證據被媒體披露后,安達信拒不承認,直到無法掩蓋這一事實后,又將責任推卸到相關執行人員身上,意圖躲避法律責任。
2002年1月,安達信對安然的主審計師鄧肯拒絕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發言,并且行使其沉默權。
2002年1月29日,安達信表示安然的破產并不是會計事務所的過錯。休斯敦銷毀安然公司文件的“安達信”員工的行為僅僅是個人行為。安達信公司同安然的業務關系在安然申請破產保護時就已經結束。
2002年3月14日,美司法部正式對安達信提起刑事訴訟。
2002年4月9日鄧肯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曾命令手下員工將有關文件銷毀,而且鄧肯進一步承認他曾于3月20日與安達信簽署協議,協議要求雙方在有關的調查和審訊中保持一致,鄧肯的證詞為安達信一案最終打開了突破口。
2002年6月15日,美國一個聯邦大陪審團裁定,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在銷毀安然公司文件一案中妨礙司法罪成立。
2002年8月27日,安達信美國的母公司安達信環球與安然股東和雇員達成協議,同意支付6000萬美元以解決由安然破產案引發的法律訴訟。
2002年8月31日,安達信環球(Andersen Worldwide)集團的美國分部——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宣布,從即日起放棄在美國的全部審計業務,正式退出其從事了89年的審計行業。
2002年10月11日,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地區法院法官就此案宣布判決。
在安然破產后有關安達信違規操作的黑幕陸續曝光,其信譽受到重創,包括福特汽車、默克制藥、聯邦快遞、德爾塔航空公司在內的過去的一些大客戶紛紛解除了合同逃離安達信,而其合伙人也另謀他主,避免受到牽連。安達信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合伙人對外宣布,決定將旗下業務加入全球第一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由此開始,安達信的海外軍團開始各謀其主,各奔前程,如安達信在新加坡、菲律賓、中國臺灣的業務并入安永;在日本和泰國的業務則并入畢馬威。
安達信“崩盤”的直接原因是銷毀有關安然的審計文件,實際原因是因為幫助安然公司“造假(賬)”“售假”(虛報盈利騙取投資者)而失去了公司立足之本的誠信?!耙粋€審計師不但要在實質上保持獨立,而且要在形式上也保持獨立”,這是安達信對其每個新員工都要培訓的一課,但是安達信卻最終忘了這最基本的一點。
點評:安然事件中,安達信在銷毀安然審計證據的同時,也最終“銷毀”了安達信的百年信譽。它的中譯名“安達信”,既傳神又美好,十分合乎會計師事務所的身份,但安達信的失信行為不僅辜負了這個好譯名,還毀掉了自己,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