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刀槽各部分尺寸,相配件的倒角和倒圓見表1-29,C、D、E型退刀槽及相配合件的各部分尺寸見表1-30,F型退刀槽的各部分尺寸見表1-31。C型,軸的配合表面需磨削,軸肩不磨削;D型與C型相反;E型均需磨削。如圖1-13所示為帶槽孔的退刀槽。退刀槽直徑d2可按選用的平鍵或楔鍵而定;退刀槽的深度t2一般為20mm,如因結構上的原因,t2的最小值不得小于10mm;退刀槽的粗糙度一般選用Ra3.2μm,根據需要也可選用Ra1.6μm、Ra0.8μm、Ra0.4μm。
退刀槽(JB/ZQ4238—1997)
1.外圓退刀槽及相配件的倒角和倒圓
退刀槽各部分尺寸見表1-28,相配件的倒角和倒圓見表1-29,C、D、E型退刀槽及相配合件的各部分尺寸見表1-30,F型退刀槽的各部分尺寸見表1-31。
表1-28 A、B型退刀槽尺寸
注:A型,軸的配合面需磨削,軸肩不磨削;B型,軸的配合面及軸肩皆需磨削。
表1-29 相配件的倒角和倒圓
表1-30 C、D、E型退刀槽及相配件的各部分尺寸
注:適用于對受載無特殊要求的磨削件。C型,軸的配合表面需磨削,軸肩不磨削;D型與C型相反;E型均需磨削。
表1-31 F型退刀槽的各部分尺寸
注:r1=10不適用于光整。
2.公稱直徑相同具有不同配合的退刀槽(表1-32)
表1-32 公稱直徑相同具有不同配合的退刀槽
3.帶槽孔的退刀槽
如圖1-13所示為帶槽孔的退刀槽。退刀槽直徑d2可按選用的平鍵或楔鍵而定;退刀槽的深度t2一般為20mm,如因結構上的原因,t2的最小值不得小于10mm;退刀槽的粗糙度一般選用Ra3.2μm,根據需要也可選用Ra1.6μm、Ra0.8μm、Ra0.4μm。
圖1-13 帶槽孔的退刀槽
4.砂輪越程槽(GB/T6403.5—1986)
適用于一般結構零件磨削面的砂輪越程槽?;剞D面及端面砂輪越程槽如圖1-14所示。
圖1-14 回轉面及端面砂輪越程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