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口補貼的經濟效應分析
(一)小國模型下的出口補貼效應
小國模型下出口補貼的經濟效應見圖7—9所示。
圖7—9 小國模型下出口補貼的經濟效應
圖中S為國內供給曲線,D為國內需求曲線,Pw是在開放市場并實行自由貿易的情況下的國際市場價格,同時也是出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在此價格水平下,出口國的國內需求量為OQ1,出口量為Q1Q2。出口國政府為擴大出口,對出口企業每出口一單位商品提供相當于s的出口補貼。這樣,出口企業的出口收入便增加至Ps(Pw+s)。由于出口收入增加,出口商不再愿意以Pw的價格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商品,直至國內市場價格上升到與其出口收入相一致的Ps。因此,政府提供出口補貼的最終結果,必然迫使出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也上升到Ps。這樣,由于國內市場價格上升,國內需求由原來的OQ1下降到補貼以后的OQ3,國內供給則由補貼前的OQ2增加到OQ4。其中OQ3用于滿足國內需求,Q3Q4用于出口。從而使國內的生產、消費和政府收支出現變化:生產者收入增加,表現為生產者剩余增加了(a+b+c);消費者收益減少,表現為消費者剩余比補貼前減少了(a+b);政府用于支付出口補貼的支出增加了(b+c+d)。
因政府提供補貼而導致出口國社會福利水平的變化為:(a+b+c)-(a+b)-(b+c+d)=-(b+d)。其中,b是消費扭曲,即由原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轉移到國外消費者的消費的部分;d為生產者剩余,即由效率低的出口國的生產代替了效率高的國外產品生產而造成的效率的損失。由此可見,小國模型下,出口補貼的實施會導致出口國整體社會福利水平下降。
(二)大國模型下的出口補貼效應
大國實行出口補貼會導致出口供給增加,國際市場價格下降,因此會減少出口商的收益,弱化政府出口補貼的作用。在大國模型下,出口補貼對出口國帶來的經濟效應影響見圖7—10。圖中S為國內供給曲線,D為國內需求曲線,Pw是在開放市場并實行自由貿易的情況下的國際市場價格,同時也是出口國的國內市場價格。在此價格水平下,出口國的國內需求量為OQ1,出口量為Q1Q2。
圖7—10 大國模型下出口補貼的經濟效應
出口國政府為擴大出口,對出口企業每出口一單位商品提供相當于s的出口補貼。這樣,出口企業的出口收入增加至Pw+s。隨著出口收入的提高,出口企業會不斷增加出口,減少其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但由于出口國是貿易大國,隨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供給的不斷增加,引起國際市場的供過于求從而導致價格由Pw下降至Pw′。因此在國際市場價格下降以后,出口企業的實際總收益只有Pw′+s,所以,實行出口補貼后出口國的市場價格最終會上升至Ps(Pw′+s)。這一價格上升的幅度低于小國模型時出口國國內價格的上升幅度,原因是由于政府補貼導致出口供給增加,世界市場價格下降。因此出口國政府所提供的補貼,有一部分成為進口國消費者的福利。
在大國模型下,出口補貼對出口國的生產、消費及政府支出的影響如下:生產者收入增加,表現為生產者剩余增加了(a+b+c);消費者收益減少,表現為消費者剩余比補貼前減少了(a+b);政府支出增加,表現為政府必須向出口企業提供(b+c+d+陰影部分)的出口補貼。
因此,政府補貼導致出口國社會福利水平的變化為:(a+b+c)-(a+b)-(b+c+d+陰影部分)=-(b+d+陰影部分)。由此可見,在大國模型下,出口國政府向出口企業提供出口補貼所造成的損失大于小國模型下的損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